无可厚非百科 无可厚非:深度解析其含义及由来” 无可厚非的意思是什么?
无可非议,意指某人的行为或事务虽有瑕疵,但总体上仍然值得领会和大度。其内涵为重而不至于过分责难,表明说话或做事虽有缺点,但仍有可取之处,应当予以谅解。
该词源于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的《汉书·王莽传中》。其中记载了王莽因不满某些事务而发怒,免去了一名官员的职务。但后来他逐渐醒悟,认为那位被免职的官员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即“英亦未可厚非”。自此,“无可指责”这一成语便流传开来。
该成语的动宾式结构使其在运用时灵活多变。它可以作为谓语,用于描述人或事务等。例如,在老舍的《四世同堂’里面,就有这样的句子:“这太狠心,可是忘了吗?家才能老记恨,也无可指责。”这里的“无可指责”就是对某个行为的描述,表达出虽然行为有些过分,但考虑到其他影响,这种行为还是可以领会的。
该成语还有近义词如“无可非议”、“未可厚非”,反义词如“评头品足”。在感彩上,它属于褒义词,表示一种大度、领会的态度。
从历史角度来看,“无可指责”这一成语产生于古代,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显示出其强大的生活力和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用到这个成语。比如,当某人做了一件虽然有些小瑕疵但总体上还可以领会的事务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动机无可指责。”再比如,当某人在使用某种工具或进行某种操作时出现了小错误,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无可指责的,毕竟他是第一次尝试。”
“无可指责”这一成语既表达了大度的态度,又传达了对事物正面的评价。在适当的语境下运用这一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