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违规从事营利活动 揭秘违规营利六大行为,违规规定下的非法盈利手段详解优质

从事营利性活动解读

在法律层面上,党员干部参与的活动或所加入的组织若是以营利为目的,或其收入在成员间进行分配,便构成了违法行为。《党纪处分条例》第八十八条明确列出了从事营利活动行为的六种违规情形。

包括: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二是接受公务活动或职业中的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三是利用内幕信息谋取利益;四是公款旅游或变相公款旅游;五是违反民族规定,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兼任职务获取报酬;六是其他违反廉洁从业纪律的行为。

违反规定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将受到警告、记过或记大过的处分;情节较重的,可能被降级或撤职;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

所谓营利性活动,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如开设商店、公司、房地产、租赁房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六条也对此进行了规定,违反规定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将受到相应的处分。

“纪律先生”在身边第8期党员干部能经商办企业吗

纪律先生如是说《党纪处分条例》第八十八条对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行为的处分作出了规定,将“经商办企业”列为违纪情形其中一个,小刘经营土特产店的行为就属于“经商办企业”的范畴。

违规经商办企业6种情形

违规经商办企业涉及多种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独资经商办企业、与他人合资合股合作合伙经商办企业、私自以承包租赁受聘等方式经商办企业,以及拥有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或证券等,这些行为本质上都属于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从事营利性活动,违反了公职人员应秉持的廉洁自律规则。

违规经商办企业是一种利用公职身份谋取个人经济利益的 行为,严重损害了公职人员的廉洁形象,违规经商办企业也违反了组织纪律,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定,不得从事与职务相冲突的活动。

对于情节较轻的违规行为,将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将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党籍,对于经商办企业的,拥有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或证券的,违反规定在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中兼职,或经批准兼职但获取额外利益的,都将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

违规经商办企业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包括领导干部直接参与经营企业、领导干部参股企业、违反财务管理规定、利益输送与利益冲突等,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廉洁从政规定,还可能损害公共利益。

所有这些行为均构成非法经营同类业务违纪行为,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自己经营即指行为人自己投资,自己负责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自己获取经营利润。

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怎么界定

1、按照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员主要包括民族公务员,这类群体涵盖了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和司法人员。《法官法》第三十条第(十一)项明确指出法官不得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检察官法》第三十三条第(十一)项也规定检察官不得参与此类活动。

2、根据《中国 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四条,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3、官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根据情节严重性进行界定,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党籍。

4、答案: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内容行为:经商办企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证券、买卖股票或进行其他证券投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投资入股、其他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

5、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的表现形式多样,根据《中国 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主要包含下面内容几种情况:(1)经商办企业;(2)持有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或证券;(3)买卖股票或进行其他证券投资;(4)从事有偿中介活动;(5)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投资入股;(6)其他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

6、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如果当事人涉嫌的非法经营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可以开除党籍。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