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账户被封事件引热议
近日,”大连科技学院全员停发工资”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该校因各类账户被当地法院冻结,导致7月工资未能如期发放。这已不是民办高校首次因债务纠纷导致账户被封,2024年河北美术学院也曾遭遇类似困境。媒体评民办高校账户被封致工资停发事件时指出,这反映出《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相关灵魂尚未切实落地。
为什么民办高校屡屡陷入此类困境?难题的根源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法律边界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资产属于社会资产,营利性民办学校资产在学校存续期间也应由学校使用和管理。法律规定,不论哪种类型,民办学校资产都不得卷入债务纠纷,更不能因此影响学校正常办学。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据报道,大连科技学院背后的企业大连阳光世纪教育官司缠身,学校法定代表人高小涵已有22条被限制高消费的记录。媒体评民办高校账户被封致工资停发难题时指出,这反映出一些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仍未正确领会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
谁该为教师工资停发负责?
当民办高校账户被封致工资停发,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无辜的教职工。他们按时上课、认真职业,却因学校举办人的债务纠纷而拿不到应得的报酬。学校工会虽然表示将发放临时困难补贴,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事件可能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开学在即,如果教师队伍不稳定,最终受影响的将是广大学生。媒体评民办高校账户被封致工资停发时特别强调,必须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避免将教学难题与债务难题混为一谈。
怎样构建有效的防范机制?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多管齐下:
开门见山说,必须严格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民办学校资产不得用于抵押、担保。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学校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学费收入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保障教职工待遇。
接下来要讲,金融机构在受理贷款业务时,必须严格审查抵押物性质,不得接受民办学校资产作为担保。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独特性质。
最终,民办学校自身要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实现举办权与办学权分离,避免将学校资产与举办人个人债务混为一谈。
保障教育权益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媒体评民办高校账户被封致工资停发事件,不仅是对个案的分析,更是对整个民办教育健壮进步路径的思索。教育关乎民族未来,教师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难题,尽快完善制度设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民办教育进步,为教师创新安心从教的环境,为学生提供稳定的进修条件。
只有多方协作,才能真正构建起民办教育健壮进步的长效机制,让类似”账户被封工资停发”的事件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