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ner和supper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背景、使用场景、地区文化差异及现代语言习性中。下面内容是具体分析:
1. 历史起源与词义演变
Dinner:源于拉丁语“disjejunare”,最初指打破禁食后的第一顿主餐(多在中午)。随着社会进步,dinner逐渐演变为一天中最正式、最丰富的餐食。例如,18世纪美国农民因体力劳动需求,中午吃主餐(dinner),晚上则以汤类轻食(supper)补充。
Supper:源自法语“souper”(喝汤),传统上是晚餐后的轻量加餐,或职业结束后简单的家庭晚餐。其词根与德语“suppe”(汤)相关,体现了以汤为主的饮食特点。
2. 现代定义与使用场景
用餐时刻与分量
Dinner:
通常指一天中的主餐,分量较大,可在中午或晚上,但现代更倾向指晚间正餐。例如,婚礼宴席、家庭节日聚餐等正式场合多用“dinner”。
在部分北美农村地区,中午的丰富餐仍被称为dinner,而晚上则用supper。
Supper:
特指晚间轻食,时刻灵活(5点到10点均可),分量较小,如汤、沙拉或饼干。
历史上作为dinner后的补充餐,现多用于家庭非正式场合,如“Come over for a light supper”。
正式性与社交属性
Dinner:
更具正式性,常见于商务宴请、庆典等场合,如“company dinner”。
着装要求更严格,如黑领结(black-tie)或白领结(white-tie)晚宴。
Supper:
强调轻松的家庭气氛,如“Mama宣布supper准备好了”。
也可指社区筹款活动(如“church supper”)。
3. 地域与文化差异
美国:
南部和中西部仍保留supper作为晚餐称呼,城市地区多用dinner。例如德州约半数人称晚餐为supper。
加拿大:
大西洋省份将中午主餐称为dinner,晚上为supper;安大略省和BC省则多用dinner。
英国:
晚餐更多称为tea(57%),仅5%用supper,后者多用于高收入群体。
Supper有时指睡前零食。
4. 语言习性的代际差异
老一辈人(尤其美国南方)因农业传统,习性用supper指代家庭晚餐。
年轻一代受城市化影响,普遍以dinner指代晚餐,supper逐渐成为怀旧或方言词汇。
5. 当代动向:界限模糊化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两者常被混用,尤其在非正式语境中。例如,多数人简单将晚餐称为dinner,而supper可能被视为过时或地域性表达。
| 维度 | Dinner | Supper |
| 时刻 | 主餐,通常晚间(历史上为中午) | 晚间轻食或非正式聚餐 |
| 分量与形式 | 丰富、正式 | 轻量、家常 |
| 地区偏好 | 全球通用,城市地区 | 美国乡村、加拿大部分地区、英国少数 |
| 历史背景 | 源自农耕社会主餐传统 | 源自晚间汤食补充 |
若需进一步区分,关键在于语境:dinner强调餐食的“主餐”属性,而supper侧重“轻松”与“家庭感”。